<sub id="xt3p5"><listing id="xt3p5"><thead id="xt3p5"></thead></listing></sub>

    <track id="xt3p5"><big id="xt3p5"><em id="xt3p5"></em></big></track>

    <menuitem id="xt3p5"><dfn id="xt3p5"></dfn></menuitem>
      <track id="xt3p5"></track>
      <pre id="xt3p5"></pre>

          <form id="xt3p5"></form>

          【干貨】小扎2小時會議錄音:開啟用Lasso對抗抖音的測試,Libra還有更大項目

            10月1日,The Verge發布了Facebook近期內部會議的文本和音頻。

            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會上回答了關心公司未來的員工所提出的尖銳問題。在7月份的兩次會議上,扎克伯格回應了Facebook員工關于公司批評者、競爭對手,以及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 Warren)等人的問題。

            The Verge本周公布了關于這兩次會議的更多內容,幫助外界更好地了解扎克伯格究竟說了什么。

            在這兩次會議上,扎克伯格討論了關于如何擊敗抖音的計劃,為什么他希望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以及員工應該對Facebook的唱衰者說些什么。下面的每個問題都是由Facebook員工提出的。

            關于Facebook可能的分拆

            問:最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對公司做出罰款,而參議員沃倫正越來越受關注。我想知道,你個人有多擔心監管機構介入,要求Facebook分拆?

            扎克伯格:我認為需要把幾件事分開來看。當然,我會比你們更擔心有人試圖分拆我們的公司?,F在,還有個單獨的問題,歸根結底在于法治。盡管人們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感到擔憂,但作為一家跨國公司的經營者,我必須說,我最喜歡和欣賞美國的一點在于,我們有著穩定的法治,這與全球許多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

            所以,可能會發生政治運動,公眾對科技公司感到憤怒,或擔心過度集中,以及其他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無法得到很好的處理。然而,盡管有這樣的憤怒,有類似伊麗莎白·沃倫這樣的人認為,正確的解決辦法是分拆這些公司……

            我的意思是,如果她當選為總統,那我敢打賭我們將面臨法律層面的挑戰,但我也敢打賭,我們將會獲勝。

            所以,這對我們來說還是那么糟糕嗎?

            是的。我的意思是,我不想對我們自己的政府發起大規模訴訟,這不是你想處在的位置?;蛘哒f,我們關心我們的國家,希望與政府合作去做好事。但是最終,如果有人想要威脅一些已經存在的東西,那么你就要站出來去戰斗。

            我只是認為,對這件事的觀點并不是那么有力。只是分拆這些公司,不管是Facebook、谷歌還是亞馬遜,實際上并不能解決問題。并且你也知道,這并不會降低大選受干擾的可能性,反而導致這樣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這樣做,那這些公司就無法協調和合作。這也不會降低出現仇恨言論或類似問題的可能性,反而導致可能性更大。這將影響我們正在實施和投資的所有流程,因為我們將變得更加分散。

            這也是Twitter無法像我們一樣很好地完成工作的原因。

            我的意思是,從性質上來說,他們面臨著同類問題。然而,他們無法做出投資。我們在安全性方面的投資超過他們公司的總營收。是的,我們的經營規模更大,但從性質上來說他們面臨的問題沒有不同。他們和我們遇到了同樣類型的問題。

            所以是的,我認為討論的方向令人關切。至少我相信,確實存在問題。我并不認為,反壟斷的補救措施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我也能理解,如果我們不協助解決這些問題,協助建立監管框架,讓人們感覺到我們在承擔責任,那么政府就會出面來治理我們的行業。

            然后,人們就會越來越憤怒,并且要求采取極端措施。最終,人們只會說,“砸爛了它”。這時法治的力量就會出現,我也非常感激我們擁有法治的精神,

            關于推出Libra的計劃

            扎克伯格:本周還有一大堆其他監管方面的消息。在華盛頓特區,我們幾個人參加了多場聽證會。Facebook消息產品副總裁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討論了Libra和我們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

            關于Libra,我們的基本設想是通過我們的網絡,通過WhatsApp和Messenger讓人們有匯款的能力,讓全球范圍內的匯款就像發送照片和其他內容一樣容易。不過,我們也希望與傳統貨幣合作。因此我們在印度開展了一項測試。

            此外,我們還在墨西哥和其他一系列國家推進相關工作,希望能更大規模地推廣。我們的期望是到今年底之前,在許多地方與現有貨幣合作,推出這項計劃。

            圍繞Libra,我們還有規模更大,或者至少可以說更新穎的一個項目,那就是嘗試建立一種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運作的新型數字貨幣,并且這種數字貨幣的價值是穩定的。這是個宏大的概念,是一種新型的系統,尤其是將會由大公司來實施。我們不是唯一這么做的公司。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領導了這方面的思考和發展。

            最終,這會作為一個獨立協會來運作,我們已經與大約27家其他公司共同宣布成立這個協會。到這個數字貨幣發布時,我們預計將會有100家,甚至更多公司參與其中。

            不過,我們目前的嘗試涉及到社會的重要方面,即社會問題需要向各方更多地咨詢。情況并不是簡單地說,“我們已經發布了這款產品,你的應用已經更新,現在你可以購買Libra并且轉賬”。我們希望確認各方面問題。

            我們知道,這確實會帶來問題。金融是個強監管領域。在防止洗錢,防止向恐怖分子和政府制裁對象提供資金方面,有許多重要問題需要處理。你需要知道你客戶的身份,有很多要求。

            我們已經非常關注真實身份,尤其是在Facebook,但為了提供這樣的產品,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多。我們致力于做好這件事,而做好這件事所需的不僅僅開發內部工具,隨后站出來說,“我們認為我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提前與監管機構會面和討論,聽取他們的關切,聽取他們認為我們應該做好的事情,確保我們團體內的其他參與者以適當的方式來處理這件事。

            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將會是公開的,就像大衛·馬庫斯過去幾天參加的聽證會一樣。我認為,涉及到公眾的事務往往更有戲劇性。但其中更大的一部分將會是與全球各國監管機構進行非公開的接觸,而這些活動往往更關注實質,而不會那么戲劇化。這些會議不會被放到鏡頭前面,但我們將會討論很多的細節問題。因此,這將是條漫長的道路,我們有點期待。

            實際上,如果最終我們在其他重要社會話題上有著類似的參與,我也不會感到驚訝。比如,我們正大力推動在消息應用中部署更多加密技術。在產品接近發布時,這將會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顯然,司法部門并不會對此感到興奮,但我們認為,更多地保護人們的隱私是正確做法。

            因此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去捍衛這點。但我認為,我們將會遇到更多這樣的事,而這些事情都會公開。我們要嘗試將我們的觀點公開,并參與到更多地協商之中。

            關于正在崛起的競爭對手

            問:我們是否擔心抖音在青少年和“Z世代”中日益增長的文化影響力?我們的進攻計劃是什么?

            扎克伯格:是的。我的意思是,抖音做得很好。關于抖音,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有段時間,互聯網行業的情況有些像是,一大群互聯網公司主要是美國公司。隨后出現了由中國公司組成的平行宇宙,幾乎只在中國提供它們的服務。

            我們看到了騰訊,他們將一些服務推廣到東南亞。阿里巴巴已經將他們的支付服務拓展到東南亞。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就全球擴張而言,這些工作還相當有限。

            然而,由北京字節跳動開發的抖音實際上已經成為由中國科技巨頭開發的第一款在全球各地表現強勁的消費級互聯網產品。抖音在美國做得很好,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抖音在印度的發展速度也很快。我認為就規模而言,抖音在印度已經超過了Instagram。所以是的,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我們這樣看待抖音:它結合了沉浸式短視頻和瀏覽工具。因此,這基本類似于我們在Instagram上提供的“探索”標簽。目前,這個功能主要關于消息流內容,以及高亮顯示不同的消息流內容。

            我會認為,抖音就像是針對Stories的探索標簽,而這就是抖音的全部。

            隨后,你會找到擅長制作這些內容的創作者。所以,我們在這個方向有很多方法。我們有一款名為Lasso的產品,這是我們開發的一款獨立應用。

            我們會嘗試在墨西哥這樣的國家去根據市場去打磨產品,我認為這是我們第一批關注的市場之一。在抖音規模更大的市場與其展開競爭之前,我們首先要看看,我們是否能在抖音規模不大的市場起到效果。

            我們也對Instagram進行了很多嘗試,包括讓“探索”標簽更加專注于Stories。后者正逐漸成為用戶在Instagram消費內容的主要方式。但確實,我認為抖音不僅僅是個更有趣的新現象,以及正在發展中的產品。就他們正在做的工作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而言,我認為非常有趣。

            我認為,我們有時間去學習和理解,并且走在趨勢的前面。抖音正在增長,但他們花了大筆資金去做推廣。我們發現,在他們停止投放廣告之后,用戶留存實際上并不是很強。所以,這個領域仍然是相當新的,我們有時間來弄清楚我們想要做的是什么。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實事,做得很棒。

            關于拒絕向其他政府部門作證

            問:看起來,關于Facebook的很多爭議并非關于Facebook正在做什么,而是圍繞你的個人生活,例如你購買房地產或者不愿參加聽證會,甚至最近有68%的外部股東企圖罷免你的董事長職位。那么你個人會怎么做?

            扎克伯格:我認為,很多人擔心的是,外界認為我們公司過于強大。在這種情況下,我掌握公司的投票控制權這個事實確實吸引了大量關注,即公司的集中程度。這是公司內部的集中,個人內部的集中。我認為,從歷史上來看,這是很有價值的。2006年,雅虎想要收購我們公司,我原本有可能被解雇掉,我們就這樣賣掉公司。如果我沒有掌握控制權,那么我們就無法走到這里。

            隨后,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可以專注于從長期來看正確的事,無論是我們完成IPO(首次公開招股),還是專注于開發正確的移動端產品,而不是變現和大量投放廣告。當時我們的股價曾經腰斬。我們有能力在多年時間里專注于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而不是像許多上市公司一樣,滿足股東對每個季度財務狀況的要求。

            “我不會去參與全球的每一場聽證會”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這就相當于是極大的專注力。我想這是人們可以理解的,也同樣是他們的批判點。我的意思是,在聽證會的問題上,我不會去參加全球的每一場聽證會。很多人會想這么做。

            去年Cambridge Analytica事情發生之后,輿論嘩然,我參加了美國進行的聽證會,參加了歐洲進行的聽證會。事實上,我去參加這些聽證會毫無意義。這些國家都希望我能出席,但坦白來說,他們都沒有管轄權來要求我做這件事。外界會利用我們公司的地位還有我的職位來批判Facebook。

            我想,在某種程度上,這像是我們需要去處理的一項常規問題。

            當然,我想說的是,我非常嚴肅地考慮過自己的個人行為及其對公司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我們所設置的架構與公司和社區非常適配。但我們還是屢受批判。不管是因為公司架構還是因為科技公司整體的集中化,我想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如果不是因為此,那也可能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

            人們有權對此存有擔心:“這五大科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五家公司,企業管理是否合理呢?”社會上對此有很多討論,這種討論也非常有價值。我們也需要心懷謙遜,參與到其中。

            員工該向不喜歡Facebook的朋友說些什么?

            問:我們該如何改善Facebook的形象,讓那些可能對Facebook存有消極看法的同齡人和朋友對此改觀呢?

            扎克伯格:嗯,我認為人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直都在更多的關注實際事物,而不那么在意感覺。我想我們并不需要這種。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十年里,我們獲得了很多正面的新聞報道,超出了我所想象的。

            但Facebook不是個例,整個科技行業都是如此。過去這些年來,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在2016年的大選后。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感覺在搖擺不定,逐漸傾向于問題。

            “很難打破這些認知并且建立信任”

            但我覺得,最尖刻的批判并不是基于公司的業務內容,而是圍繞動機。

            人們覺得,我們對此不關心的理由要么是因為我們作為企業,只在意盈利,要么是因為我們存在歧視或根本不在意。我想,我們確實很難打破這些認知并且建立信任,除非我們能讓人們明白我們把他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作為宣傳大使,這是大家需要適應去做的事情。如果你選擇這樣做,在此事情上投入了時間,即便你不清楚單個的技術項目,但你能明白我們關心在意的事情,明白公眾的考量,了解對話的內容。在我所進行的對話中,即便是與最嚴苛的批判人士,我也發現雙方坐下來進行交流,讓其明白你關心問題的處理,承認問題存在,表明你正在努力解決......這將帶來很大不同。

            “我想,一些報道有些過于戲劇化“

            我想,一些報道有些過于戲劇化。從挖掘事件到明白事實情況,大多數人并不會整天只關注負面信息。但是人們確實需要去處理一些負面事件。確保大家都獲得合適的建議,擁有一些空間,休息一下,得到需要的心理健康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此的事情,我們也在一直進行探索,試圖弄明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在內容審核的工作崗位上,我們擁有3萬多名員工。這要付諸很大的心血。如果你仔細看過Facebook服務平臺上人們分享的不同內容類型,包括信息,這相當于一天內有1000億條內容。數量之大意味著負責內容審查的人員非常重要。在這3萬名員工中,人們會經歷不同的體驗。我們會竭盡全力去支持他們,特別是那些經歷最糟糕內容的員工也能獲得相應的支持。這將是我們持續關注的事情。

            Facebook的首席技術官邁克·斯科羅普夫(Mike Schroepfer):我想要補充一點。這也是那些負責開發解決此問題相關工具和技術的產品及工程團隊的關注重心。比如說優化近似重復內容檢測技術。如果有人將某種內容標記為極度惡劣的內容,我們會自動識別所有類似內容,這樣員工就不必去審核類似內容了。

            工具方面也進行了優化,比如說模糊圖像的部分內容,用黑白顏色顯示或是模糊圖片中的人臉內容。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探討如何能在不給審核人員帶來負面情緒影響的前提下作出準確的審查決策。在這30秒時間內,我無法全面闡述我們作出的一些努力,但這是所有工具團隊的關注重心,大家都在竭力消除審閱負面內容帶來的影響。

            扎克伯格:盡可能減少,但我們無法將其完全消除。確保審核員工獲得應有的支持,特別是那些經歷過糟糕體驗的人,這是一件需要持續發力的事情。這不是什么最新舉措,而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去做的。

            關于為什么扎克伯格要全權掌控Facebook

            提問:你如何平衡自己作為Facebook股東所肩負的財務責任以及你在社會中所肩負的道德責任呢?

            扎克伯格:嗯,這沒有那么困難(笑)......在建立Facebook這家公司的過程中,我很幸運的一點是,我擁有公司的控制權,這是我在早期就關注的一點。這一點很重要,沒有控制權的話,我可能有好幾次就被解雇了......

            回顧2006年,那時候我們還只是一個面向大學的服務,所有人都可以注冊。我們當時還計劃推出News Feed。雅虎提出要以十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我們公司,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完全符合大家建立公司最初的財務目標。

            我的感覺是,“我真的覺得我們不應該接受”。所有人都一臉震驚:“你說什么?”當時,已經有1000萬人使用Facebook了,Myspace的用戶也達到了1億,且用戶群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如果你相信所有關于網絡效應的爭議的話,那么我們完全沒機會具備競爭力。

            “在建立Facebook這家公司的過程中,我很幸運的一點是,我擁有公司的控制權”

            所以,關鍵在于你所做的事情質量如何,而非規模。我們試圖將Facebook從大學延伸到高中,結果當然是很不妙。我的意思是,高中一直都不是Facebook的最大用戶群,即便是在建立之初。我們的很多投資者以及團隊都表示,“我不知道這個公開注冊的服務能否繼續運行。我不知道News Feed是什么鬼東西。10億美元可是很大一筆錢啊?!?

            我拒絕了雅虎的收購,董事會非常失望。整個管理層基本上都選擇退出。一旦你經歷過此——就像是你在21還是22歲的年紀,身邊所有有資歷的人都表示余生你會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們選擇離開,你幾乎相當于沒有團隊支持了——當你經歷過此,你就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自信,你能夠從長遠角度作出決策,且一段時間之后也得到了驗證。

            我的意思是,我想我的幸運恰恰在于我們所擁有的架構。一些人沒有足夠的自由去專注自己認為從長遠角度來說最為正確的選擇,畢竟短期發展限制也是確實存在的。

            我非常關心的一個社會問題便是要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夠促進用戶的身心健康。我們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互聯網使用主要有兩種方式。聯系互動與被動消化內容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當你只是被動消化內容,比如說你瀏覽YouTube的推薦視頻或是瀏覽信息流,但你不與其他人產生互動,即便不是消極性質的,這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你在此花了很多時間,而不是去聯系他人,那這就會產生機會成本。這樣一來,互聯網就成為了一個消極事物。

            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從社區處獲得了大量反饋,人們表示:“我們希望從Facebook那里獲得聯系。我們想要了解朋友和家人的狀態?!钡枪矁热莸臄盗渴菬o限制的。人們可以不斷產生越來越多的正面公共內容。

            因此,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是這樣的,公眾內容、視頻以及新聞所占的比例正在快速增加,而朋友發布的內容比例卻在減少。你去觀看一個長達幾分鐘的視頻,而你原本可以在此期間與朋友進行好幾次互動。因此,我們決定重新平衡一下這個問題,更多關注與朋友和家人的互動。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其中一個調整減少了每天熱門視頻5000萬小時的播放量。

            基于此以及一些其它原因,在公布季度財報的時候,我們的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1000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企業市值單日跌幅最大的一次,或許在全球范圍內也能排得上號。

            這么來說吧,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黑色星期二)時,市場受到重創,而我們在一天之內損失的市值相當于黑色星期二市值損失總額的三分之二。這確實是一件大事。因此,如果我對公司沒有控制權的話,我還能這么做嗎?我不知道,也許我早被解雇了吧。但就長遠而言,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關于腦機接口

            問:一家名叫Neuralink的公司正在開發腦機接口,他們計劃明年進行人體試驗。首先,Facebook是否已經有計劃去整合此類技術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產品了呢?你怎么看待直接利用大腦信號來捕捉購買意圖以及推送廣告背后的隱私問題呢?

            扎克伯格:腦機接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點子。這一領域迅速劃分為兩種方式: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需要手術和植入,但是優勢在于它切實存在于大腦之中,因此可以捕捉到更多的信號。而非侵入式則像是你戴著一個腕帶或眼鏡,它無法捕捉到更多的信號。

            “我可不想再因此而參加國會聽證會了”

            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我想完全關注于非侵入式。未來五到十年,我們會努力推出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產品。我想,Libra已經很難推出了?!癋acebook想要施行大腦手術”,我可不想再因此而參加國會聽證會了。

            我覺得很好的一點在于,這方面確實在進行相關的研究。我很期待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我們希望的是能夠提取到即便很少一些信號就可以了。這樣一來,當你在增強現實中看著某個事物時,你就可以用大腦進行點擊。這想想就很酷…或是在一段對話發起時,你不需要用雙手打字,就可以直接表示是或者否。這就是信息輸入。

            如果你能獲得更多信號,那你就可以控制菜單,瀏覽菜單并且進行點擊。再多一點的話,你就可以用大腦來輸入信息,而不需要用手和眼睛。我想這確實是一項讓人感到激動的技術。作為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的一部分,我們將取消手動界面,可能會采取聲音界面,或是連接大腦。。。但我們選擇的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事實上,我們非常期待在此方向上的進展。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sub id="xt3p5"><listing id="xt3p5"><thead id="xt3p5"></thead></listing></sub>

            <track id="xt3p5"><big id="xt3p5"><em id="xt3p5"></em></big></track>

            <menuitem id="xt3p5"><dfn id="xt3p5"></dfn></menuitem>
              <track id="xt3p5"></track>
              <pre id="xt3p5"></pre>

                  <form id="xt3p5"></form>